图片展示

尊 重 · 保 密 · 接 纳 · 真 诚

一 言 九 鼎 · 心 灵 共 振 

 青少年心理咨询、性心理咨询、情绪障碍、家庭咨询

    咨询服务热线:

13163194138

022-29369018

偷窥=变态?心理专家解读偷窥者的内心世界

作者:天津一言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: 发表时间:2021-10-27 15:51:37

    “偷窥”其实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是一个敏感的字眼,在我们传统文化的惯性思维下,仿佛只要被认定是偷窥,就会引发我们的道德焦虑。在前不久的一个咨询中,有个28岁的遵义女青年因为偷窥隔壁男孩和异性的亲密,导致后来无法解开心结,以至于后来发展成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。当然,因为偷窥而发展成为精神病性症状的毕竟是少数,大多数人并没有去住院治疗和去看心理医生的必要。

      偷窥其实并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好与不好,只是这里存在着一个“度”的问题。人类生来就是存在好奇心的,喜欢窥探隐私,存在着对隐私的欲望,但一般人都能把这种好奇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因为人毕竟要受到社会公德与良心的制约。也许只有一旦超过了某种“度”,在心理学层面上才可以称为“好奇心过盛”,或是“好奇心失控”,再进一步,或许才可以算是偏离常态。

      心理学还认为:导致偷窥有的是因为偶然的窥阴行为与手淫相结合的不良影响,以后通过手淫的反复加强而固定下来,而不良视觉刺激和接触色情材料也是导致偷窥的重要原因,幼年时受到不良视觉性诱惑影响或不良的性经历,使性心理发育过程受阻也会导致偷窥。

      在偷窥的兴奋和刺激感之后,很多人内心会自罪自责,这缘于内心的道德感作祟,其实,偷窥是人的本能欲望和伦理禁忌之间的拉锯战

      从心理学来看:虽然偷窥没有肢体与语言的直接欺凌,但是却仿佛盗走了人们内心存在的安全感,让人们陷入焦虑与恐慌之中。

      但是在可见的未来,要让偷窥现象消失或许还有些不切合实际。因为人格的成熟度、压抑的欲望、人性的弱点这些东西没有消失的话,那么偷窥还会在江湖上大行其道。

联系方式

13163194138

座机号码:022-29369018

服务内容

抑郁症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青少年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性心理

焦虑症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强迫症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情绪问题

婚姻家庭问题             亲子教育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职场压力

图片展示

扫一扫微信咨询

版权所有 @  2021-2023 一言心理咨询中心   网站地图   头条地图

版权所有 @  2021-2023 一言心理咨询中心   

技术支持:津坤科技

联系方式
二维码
置顶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热线电话
13163194138
上班时间
周一到周五
E-mail地址
2431613786@qq.com
二维码
二维码
扫码关注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
津ICP备2021009313号-1